生活常识
秋燥马虎不得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3-09-03
    入秋以后,天高云淡,金风送爽,果满枝头,稻谷飘香,可谓秋色迷人。然而,在这暑去寒来、季节更替的日子里,一片“燥”情正悄悄向您袭来,一种中医称之为“秋燥”的疾病,就是发生在秋季里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。
  
  燥,即干燥。入秋以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压升高,蒸发加快,相对湿度减小,干燥度增大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曰:“燥胜则干。”感受外界这种“燥邪”,会使人口渴、唇焦、咽干、舌燥、皮肤干裂、大便秘结、小便短小、咳嗽头痛……加上秋季忽冷忽热,更易使人受凉感冒咳嗽。如燥邪深入,少数人还会出现高热、抽风、出血等现象。秋燥不仅容易侵犯人们呼吸器官,特别是既不耐湿又不耐燥的肺脏,而且容易伤害人们身体内各种正常水液,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。
  
  欲防秋燥伤人,首先要加强锻炼,但要注意精气“夏长秋收”这种自然阴阳规律,即秋季是收获的季节,对人来说,也是体内精气收敛护养的时期,因此,活动量不宜过大,不要劳累过度,更不能经常搞得大汗淋漓,否则会伤精泄阳,降低身体抵抗力。在起居方面,要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,双手、面部宜常擦点护肤品,在干燥的室内经常洒点水,以保持空气湿润等。至于在饮食方面,元代忽思慧在《饮膳正要》中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。”麻即芝麻,有良好的润燥作用,但并不局限于它,多喝些开水、淡茶、牛奶、豆浆等,多吃些萝卜、番茄、梨、百合、银耳等,同样有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的作用。另外对于感受秋燥的患者,应戒烟忌酒,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防加重病情。(来源于1998年10月5日《中国气象报》 作者:魏以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