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常识
夏秋交替感冒高发季 多通风多补水及时添衣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3-09-10
    一场秋雨一场寒,近日全国多地气温骤降,夏秋季节转换,天气的猛烈变化让很多人身体吃不消,中招感冒。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,白露是个典型的秋日节气,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。此时暑气逐渐消逝,气温开始下降,天气慢慢转凉,如未注意温差、未及时穿衣很容易着凉而感冒。小编特别提醒,秋季预防感冒要注意及时添衣、补水,多开窗通风、冷水洗脸。
  
  秋冻需要量力而行
  白露节气过后,温度下降速度加快,公众要注意保暖,及时添加衣物,以防感冒发生。《养生论》曰:“秋初夏末,不可脱衣裸体,贪取风凉。”养生专家提醒,由于秋高气爽,很多人依然穿得很少,尤其是追求时尚的青年女性,无视天气的变化,常常是裙裾飘飘,甚至穿着吊带衣、露脐装上街,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,而且还会伤害身体。
  
  虽然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但彰显靓丽也要量力而行。有句谚语叫做“过了白露节,夜寒日里热”,意思是白露时节虽然白天天气温和,但早晚凉意渐浓。如果这时穿得过于裸露,冷空气会刺激皮肤,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,无力抵御寒邪,容易出现肺部及吸呼道疾病,如发烧、咳嗽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。
  
  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,撤掉凉席,关上窗户和空调,换上长袖衣入睡,将薄棉被备在床头,是十分必要的,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。特别是病人、老人、体弱者,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。但也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多太快,同时秋季一定要增加适时适度的耐寒锻炼,有助于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。
  
  开窗通风注意养肺
  传统养生学认为,“春养肝,夏养心,秋养肺,冬养肾”。肺是人体最“娇嫩”的器官,也是人体最易“失守”的一道防线。所以,延长人寿命的关键就是护肺。
  
  秋季是一个适合养肺的季节,这是因为,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,肺脏变得脆弱,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,于是出现皮肤干涩、鼻燥、咽痛等现象。不少老年人总是念叨“春捂秋冻”,青壮年可以适当进行春捂秋冻来提高耐寒能力,但是对老年人和婴幼儿来说却是万万不可的,尤其是对于有呼吸道病史的人,御寒保暖相当重要,一定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添减衣物,出门尽量戴上口罩,以防冷空气引发或加重气管炎、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。
  
  入秋以来,天气由热转凉,昼夜温差加大。不少人由于怕冷,秋冬季户外活动明显减少,上班或在家时也常常门窗紧闭,室内空气随着人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混浊,更易感染呼吸道疾病。由于房间内空间紧闭,只是处于一个内循环的状态,没有新鲜空气置换,若有感冒者,房间内的病毒便很容易被呼吸进入体内。应该时不时打开门窗,让空气流动起来,把病毒驱散出去,以减少感冒传播的机会。
  
  多补充水分勤洗手
  秋天空气干燥,人体口腔和鼻腔黏膜分泌的液体会较快,容易打破原有的“屏障”,致使病毒入侵。因此,防治感冒要注意水分的补给。对于那些经常讲话导致咽喉干燥,或者忙起来时常忘记喝水的上班一族来说,应尤为注意,多喝水不但能够除燥,而且也能大大减少病毒的数量。
  
  对于容易感冒的人群,还可以尝试从现在开始早上冷水洗脸,提高对寒冷的耐受力。白天多搓双手,晚上热水泡脚,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。除早晚刷牙外,白天可多用淡盐水漱口,尤其在吃食物后,以保持口腔清洁,预防上呼吸道感染。
  
  许多人误以为,戴口罩就能够有效防治被传染上感冒。其实,除了医院专用的口罩,一般常见口罩的阻隔功能是十分有限的。它的作用更多的是让感冒患者不容易把病菌传染给别人。医生提醒,预防感冒时重要的是洗手而不是戴口罩。同事或者家人患感冒时,其触及的电话、遥控器、门把手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病毒,而且病毒在这些物品上存活的时间可达数小时。所以,勤洗手是一种好习惯,同时,应该尽量提醒自己少摸鼻子、少搓眼,避免病菌传播。若眼、鼻确实不舒服,也尽量用纸巾或用手指指背,毕竟指背相对指尖要干净些。
  
  不同感冒对症治疗
  按照中医理论,夏末秋初的感冒通常可分为风热型、风寒型和暑热型三种,用药有所区别。
  
  “风热型感冒”一般发热重,恶寒轻,咽干疼痛,流黄鼻涕吐黏痰,口渴。此时可用风热感冒冲剂、板蓝根、桑菊感冒片、银翘解毒片、双黄连口服液等。
  
  “风寒型感冒”一般恶寒重,发热轻,头痛、关节疼痛明显,鼻塞声重,流清鼻涕,口不渴,吐白稀痰。可服风寒感冒冲剂、感冒清热颗粒、银翘解毒丸等。
  
  “暑热型感冒”一般头晕、烦渴、呕吐或腹泻,伴有发热、恶寒、头痛或全身疼痛,不思饮食,也就是像中暑一样的感觉,可选用藿香正气水、六合定中丸、十滴水或口服人丹,外用清凉油等,或者藿香正气丸加维C银翘丸。
  
  医生提醒,无论何种感冒类型,如果出现高热症状,体温达到38摄氏度以上才可使用解热镇痛药,但要注意与中药间隔服用,并且多饮用含盐白开水。对于服药后很快退热但旋即又体温升高的病人,不可自行加量或多种退热药物同时使用,此时必须到医院检查。而消化系统溃疡患者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、过敏性哮喘者感冒是忌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。(来源:中新网)